2010年5月4日

Re:「包益民﹣設計師在世界上的定位」


我認識PPaper,我不是那麼認識包先生。


感謝A_Vee的分享讓我終於更認識這位圈圈裡的大腕。今天我看到站在台上的不是設計師,而是一位做設計產業相關的「老闆」在台上談著生意經。演講的標題很吸引我,但好像通篇我都沒有看到設計師在世界上的定位。旺旺的例子僅能說明LOGO醜也能存活,愛巧克的倒店也有太多的可能,如此武斷的說設計無用,我想即便是時下受到設計系學生萬眾景仰的包益民也太過大膽了些。

可能多給他十分鐘他能給我更多的例子或真正切題的說明,但是就目前這篇演講而言,設計的初衷完全不在他的考量。我們都很清楚好的設計要倚賴後勤部隊的支持,設計師的確需要被教育後勤環節的重要性,他們需要在創作時意識到後續的發展可能性,但不代表身為一個設計師要去實際親手去做這些事情,如何找到好設計師及後續的行銷實踐團隊是一個老闆的考量,是更高層面的責任。

這篇演講的內容當然不是一無是處,前半段我聽的還蠻開心的,後半段雖然是包老闆在講話,但至少也提及了後勤在台灣被嚴重忽略的問題,只是我想包老闆可能忘了「術業有專攻」的合作精神,設計師不是鋼鐵人(包所提到的是史塔克不是Tony Stark),又要頂尖聰明懂得高科技會做槍砲,又要懂得經營公司會賣軍火。在台灣從實際面切入談論設計的確是一件讓人振奮的事情,畢竟設計好像從來就無法與商業徹底脫勾,但請不要把設計簡化成大學四年出來就可以練就一身好本領,設計的成功絕不單單只是包老闆所說,生意經與設計師的定位更不可以混為一談,設計的初衷、功夫和真正上戰場的後勤一樣重要!旺旺的成功不是倚賴精巧的設計是眾所皆知的事情,但這絕不是設計無用的好證明,充其量只是談論美學素養與消費行為的例子。

最後我要再一次A_Vee如此認真的逐字稿致上深深的敬意!


TEDx Taipei_包益民﹣設計師在世界上的定位

Pao Imin from BQConference on Vimeo.



前言

對這個影片的認識是從評論開始的,
我想設計圈可能都有若隱若現第一直有著反包益民現象,
我自己應該也一直都是其中的一份子,

不過後續大家的評論深深引起了我的興趣,
因為有的人對這演講恨之入骨,有的人卻拜之若神,
而我因為想知道怎麼回事了,所以也觀賞了。

看完後,我突然懷疑有很多人,是不是連他在講什麼都沒有聽清楚?

考慮到這件事,我為這篇演講做了逐字稿。
字字手打,歡迎註明出處轉錄。


演講內容

包益民 設計師在世界上的地位
A New Measure for Designers.

  其實我覺得做一個設計師或任何事情最難的就是改變思想,所以我希望說也許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十八分鐘,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公司跟我,怎麼經過過去二十年,我怎麼轉換自己,然後我們怎麼去看我們自己這個產業。所以我覺得設計師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從事創作,那我以前是讀平面設計開始的,然後開始開公司,那其實這個轉變我一直在探討,那到底設計師在做什麼事情?

  我很快介紹一下我以前在羅德島還有ART CENTER畢業,然後去NIKE上班,去李奧貝納,後來我們開了一個包氏設計,後來我們就有paper雜誌,然後成立一個ppgroup,我們有自己的商品、有開店面、有自己的雜誌這樣子,那我們公司基本上有三個分公司有做不同的服務。…(中略)然後我們也有做藝術公仔找這個公司跟藝術家做合作…(中略),我們有自己的店面,把我們雜誌介紹的東西放在我們的店裡面賣,我們有自己的孕婦裝品牌網路跟實體店面。所以其實我們一直在問那我們到底在幹什麼?很多人看我們好像包氏國際是一個很好玩的公司,可是我一直覺得我們公司,是一個長期累積失敗的公司,就是我們一直在想,我們到底在做這些事情是為了什麼?

  所以那天我看到一個這個事情,我覺得這就是我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愛巧克,愛巧克是我們公司旁邊的一個咖啡店,它最近倒了,可是它的LOGO其實是我覺得最近在台灣少數巧克力或咖啡店最漂亮的LOGO之一,這是一個希臘的一個古時候的神話把一個巧克力倒進來這樣,我覺得這個LOGO非常的漂亮可是它倒了。所以我就叫我們公司所有的設計師到這個前面看一下,我們就在問為什麼它會倒。是因為它的地點不對嗎?它的咖啡不好喝嗎?它的價錢不好嗎?它開的時間是不是不好?它的服務是不是很不好?或是它有錢的周轉的問題?它是不是市場上在不需要一家咖啡廳了?那它是不是裝潢很不好?還是LOGO很醜?後來我得到的答案其實LOGO跟這家公司的生存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的。我們公司就是在做LOGO的,我們做的事情跟這家店的生存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那其實我們在做的事情是沒有幫助的。

  旺旺這個LOGO我覺得也是全世界最醜的LOGO之一,但是他一年做226億。OK。醜。很漂亮。一個倒了,一個兩百多億。所以我覺得每一個做設計師的都要想:為什麼旺旺會受歡迎?他跟設計一點關係都沒有,可是影響到每一個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題目。當我們今天做設計的時候,我們到底做了這麼多東西,做雜誌又做商品,都非常好玩,又做室內設計,可是我們沒有辦法救一個咖啡廳把它救起來,因為它要生存的條件跟我們設計師要幫它的完全是一點都沒有關係。

Design is a Language ,like English.

  其實我覺得其實設計基本上就像學英文一樣,就是我們去設計學校學了很多設計的技巧語言,可是我們學完以後,就像很多人學完英文以後,其實有兩種人把英文拿來應用。一種人就是把英文寫了哈利波特,另外一種人是用英文傳簡訊,跟他講我明天要去跟你碰面。這兩種人都是在用英文。所以我覺得設計師也是一樣,我們今天學會了設計,那我們要拿來做什麼是很重要的。我覺得大部分我們公司在做的,就是在傳簡訊,是一個非常不重要的事情。根本沒有做到像哈利波特可以影響幾代的這個對童年這個東西的影響力。

Respect? Influential? Fortune500?

  所以為什麼設計師不會受尊重?我們沒有影響力,我們也不會在五百大的企業裡面,就是因為我們做的事情跟世界上的企業的運作是沒有關係的。我覺得是真的是這樣,所以當我們今天我自己成為一個設計師的時候,我覺得大家真的是要認知這一點,我們做的事情其實是不重要的。你這樣子才會開始去做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

In Design School, We Learn Design.
In Life, We Need to Learn Everything Else.

  所以我們今天要談的就是說,其實我們在設計學校是學設計,可是我們出來了學校,我們要學做所有的事情。就是說我們不能夠再讓我們自己的成就是跟史塔克跟Marc Newson來比,因為這都是設計師。他們也做得不錯,他們一年賺三億,對很多人來說是很好的。可是我覺得我們應該更把我們的成就我們的標準跟這一群人比,跟Steve Jobs跟Madonna跟richard branson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人。那這些人做了什麼東西跟設計師不一樣咧?

  基本上其實你看所有的產業,做房地產公司的人還有銀行產業的人,他們基本上都會教你怎麼投資,他自己也會投資這個商品。就是他教你怎麼買股票,他自己也會買賣股票,他教你怎麼買賣房子,他自己也會炒地皮。可是創意產業,就是說我們的設計師跟廣告公司,是唯一只出嘴巴自己不投資的。就是說:唉,你趕快花五千萬來做這個廣告。可是這這東西如果不成功了,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我們是少數的行業,做顧問可是不投資的,那這樣子就是讓我們講出來的東西是非常沒有公信力的,我覺得。所以基本上就是我覺得客戶,通常如果他一年有十億的這個的營業額,他通常拿十分之一來做廣告,就是給你一億,我們做行銷的其實就是在消化這個一億的這個預算。可是想想看,如果今天我們可以做剩下這個百分之九十的事情的時候,那是不是我們就會比我們的客戶更有錢?應該是,因為他還要花錢請人做行銷,我們自己就會做行銷,我們會做設計,所以我今天的觀點就是說,我們其實必須要學做另外百分之九十的事情,那另外百分之九十的事情就是這些事情。

  就是基本上我們應該是有一個很好的想法,然後把這個東西找人來投資,或是我們去找錢,然後我們去把它設計出來。然後我們去找一個工廠把它行銷到這個社會,然後我們也有RETAIL也有一些這個通路的事情要解決,然後我們有行銷的問題要解決,最後有庫存還有服務最後還有資金周轉。這些東西其實都是旺旺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咖啡廳在做的。
  
  所以我們今天做一個設計師,其實我們做的就是那個大概就是一兩塊的部分,我覺得其實並不是我們不會,只是在學校我們受到的設計師的教育,就是先把英文講好,但是我覺得我們剩下的時間應該是好好思考,我會了英文,那我要拿來做什麼?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拿來做一些我更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把剩下其它這些東西我們都學會了的話,我們不是就可以有更好的影響力跟發展了?

We are in the Business to Change Opinion and Behavior.

  所以我覺得其實設計跟做廣告跟做任何東西,其實我們這個行業就是在改變人的行為。旺旺基本上就是在告訴你,如果你今天拜拜如果不用我這一包,你其實不會旺。這個就是旺旺他對人的了解,他了解這社會的需求。我常常覺得設計師本身其實並不了解社會,我們不了解財經,我們不了解整個CHANNEL,我們對社會的什麼東西都不是特別有興趣,我們只想要把東西設計得很漂亮,其實這個東西就會永遠變成愛巧克,剛剛那個COFFEE SHOP。其實我們的東西對社會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少的。可是每一個人都喜歡IPOD,IPOD最有吸引力的並不是它的設計最漂亮,它有其它所有的東西都非常完整。

We Know Design, but we also need to Know Everything Else.

  所以我覺得做一個設計師的新的標準,不是只是知道設計,因為這個是非常簡單的,就是大家去念四年大學,然後開始做設計,其實做設計本身是一個最基本的,就像我會走路一樣。可是我覺得我們開始真的要對其他社會所有事情要有一些瞭解,也就是這個又出來這個表了,這也就是我公司現在正在學的,我們也不見得會這些東西,可是這個就是屬於每一個企業,每一個能夠做出很有影響力的產品的東西它必須要了解的。我覺得設計師並不笨,只是我們被教育我們只做設計,我們把這個行銷預算吃到就好,可是我不覺得這個是唯一做設計師可以做的到事情。

Designer’s New Competition.

  所以我覺得我們新的競爭對手,不應該是另外一個設計師或是奧美廣告公司,應該是我們要跟社會所有的菁英分子來做比較。我們跟科學家、我們跟醫生、律師、我們跟很好的政治家、我們跟很好的這些不同的人,到底我們跟他們比是什麼?你今天稱為自己是一個設計師,到底我們在做些什麼事情?我們的影響力是什麼?我們能夠改變什麼?如果不能夠改變什麼,我覺得最好第一天也接受,我做的事情其實是沒有影響力的,我覺得這樣也很好,我們就接受這樣的生活,可是不能怪這個社會對設計本身是沒有尊重價值,因為我們的確沒有辦法改變一個咖啡廳賺錢。咖啡廳那個85度c,那今天商周也有在講他怎麼賺錢,我覺得做設計的應該都要去看一下,他所有的東西都跟設計沒關係。

Who you want to be?

  所以我覺得今天我們自己也在鼓勵我們自己,今天我們大家share一個東西就是你要成為哪一種人?你希望成為寫一個哈利波特作者?還是只是會傳簡訊的人?我覺得做每一個設計師我們都必須要真的思考一下。而我覺得我們可以不是成為一個更好的設計師,我們應該成為一個更有能力的人,當成為這樣的人我們就必須要跟全世界最好的人來比。他們會什麼?我們在剩下讀書以外的時間我們就去學這些東西,然後我們最後會比他厲害,因為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會了以後,我們還會設計。



















[反反反反反]延伸----貶值的滑鼠左鍵「讚」


Facebook

近年來最紅的網路社交平台,堪稱健達岀奇蛋之後另一個讓你三種願望一次達成的當代偉大商品,無論是聊天,社群,個人空間經營都讓你悠遊暢快,但這陣子卻成為了個人身分與集體意識的交易市場。在快速且大量的滑鼠左鍵點擊過程中,無論是你我的個人身分,或是輕易營造的集體意識已經瞬間大幅貶值了。

起舞吧,粉絲
每天都可以看到FB上的朋友加入了各式各樣的社團或粉絲專頁,當然每個粉絲專頁或是社團都有所謂的宗旨與訴求,但點進去看看粉絲PO文再看看討論區的文章,不禁就會有小小的困惑在腦海中浮現:到底按下左鍵說讚的人有多少了解這些事件的始末,又有多少人在專頁裡的文章有所收穫,而這些發起人聚集了這麼多人又做了哪些實際的行動去針對他們的訴求努力,還是單單期望成就可觀的人數以獲得白痴媒體的青睞,進而形成一股外強中乾的輿論,讓更多的人不明究裡的人跟著搖旗吶喊。而更大的疑問是,為什麼我們要這麼糟蹋自己的身分認同,成為人云亦云的的一份子。

網路化名=身分認同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同,加入粉絲團遇見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令人愉悅。但是我們真的期待在這些充滿爭議性的話題上做如此淺薄的討論而已嗎,僅僅是你一言我一語的塗鴉牆回應不應該是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方式。按下滑鼠左鍵跟實際在紙上簽名的意義根本就相差無幾,即便是化名也都是你自由意志的表徵。無論是幽默的、有爭議的、公益的,按下「讚」的同時就表示你我認同了這個團體的主張,網路的點擊比簽名快速簡單,也因此我們貶值的速度和可能性也大幅增加。

不為人惑
在這個龐雜的資訊平台中,愛惜羽毛已經成為我們最需要練習的課題之一。我們不應淪為任何議題的政治手段操弄幫凶,也許你可能認為事情不需要這麼嚴肅的看待,但是在這個時代中,我們早已習慣快速的單方面接受單方面資訊,失去了獨立思考和正反思辨的能力,我們不再為值得關心的議題做功課,不篩選資訊即消化吸收,當這樣的思維邏輯成為習慣之後,集體意識的價值也就不復以往的影響力,僅存戲謔。

致所有FB上的朋友和自己
網路的快速和方便不應成為不負責任的規避利器,時時刻刻關注周遭的事物固然是件好事,但對於自己關注的議題投注更多的心力並行動才是改變的開始,要「反」就反出個所以然,反出站的住腳的聲音,反出得以實踐的行動,不要成為不負責任的開端,更不要成為糟蹋的結果。

附上最近火熱的粉絲專頁或社團
「反黑人 / 10,204粉絲 / 共四個正反相關粉絲團」
「反周玉蔻 / 160,592 / 共六個相關粉絲團」
「反廢除死刑 / 13,852粉絲 / 共6個正反相關粉絲團」
「我最討厭小小彬 / 20,820粉絲」
「關心小小彬,而不是極端的支持或反對 / 558粉絲」
「反對健保 單身 要繳較多保費 / 326粉絲」
「我不做設計,我要轉行賣雞排 / 4,218成員」
「我整個上午都不知道在幹嘛 / 8,423粉絲」
「我每天都不知道要吃什麼 / 已消失 / 共四個類似社團或專頁」


 
Site Meter